应急管理部于5月27日(星期一)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建设情况。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主持,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和救援司司长王满达、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分管日常工作)陈奕辉、新疆尔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厅长贾林·努尔哈米提、中国地震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朱芳芳出席,并答记者问。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应急管理部新闻发布会。2022年,在“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三次会晤时,我国提出建立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的倡议。两年来,应急管理部加强与中亚五国应急管理部门协作,持续深化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以及地震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今年5月30日,也就是本周四,中国—中亚应急管理部长级别的会议将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共商务实合作、共谋安全发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向大家介绍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情况,以及部长级别的会议筹备情况。在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出席发布会的有: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王满达先生、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陈奕辉先生、中国地震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朱芳芳女士,还有一位发布人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乌鲁木齐出席发布会,他就是新疆尔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厅长贾林·努尔哈米提先生。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特别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介绍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的建设情况。
中国同中亚五国山水相连、毗邻而居,是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全面战略伙伴。我们都普遍面临较高的地震、洪涝、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风险,以及统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艰巨任务。5月30日,中国—中亚应急管理部长级别的会议将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正式签署《关于建立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的谅解备忘录》,这将标志着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正式建立。
早在2022年,我国倡议建立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时,就得到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积极响应和全力支持。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办,为中国—中亚关系开启了新的纪元,其中一项重大成果,就是为应急管理领域务实合作搭建了新平台。六国应急管理部门顺势而为、加紧推进,着力打造区域应急管理合作新平台,助力各国全方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监管、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深化跨境救援协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本国本地区高质量发展。
回顾这两年,我们同五国紧急状况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一起努力,为构建应急管理合作机制做了充分准备。一是推动应急管理相关联的内容纳入中国—中亚峰会成果。习主席在主旨讲话中表示,中国—中亚合作要加强机制建设,表示中方倡议建立包括应急管理在内的各领域会晤和对话机制,为各国开展全方位互利合作搭建广泛平台。六国元首共同签署的《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中明确说,“各方愿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协作,深化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以及地震科学技术等领域交流合作”,这为双方下一步行动指明方向。二是就工作理念达成共识。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对接战略政策,整合资源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实施务实项目,提升协作成效。三是务实合作,为深化互利共赢开启新前景。过去不到一年时间里,中方主办、五国参与,共同举行了论坛、研讨、培训、演练等活动,逐渐完备合作机制、谋划顶层设计、提升救援能力、做好救援准备。这些都有力地表明,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基础扎实、平台众多、前景广阔!
谢谢王司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国—中亚应急管理部长级别的会议将于5月30日召开,能否介绍一下这次会议的规格、形式和内容?以及这次部长级别的会议地点选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有哪几个方面的考虑?
谢谢您的提问。本次会议是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首次以实体形式高规格举办的区域部长级别的会议。王祥喜部长将主持并发言。这次会议,将全面回顾六国元首就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协作达成的重要共识,系统梳理各方在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监管、综合应急救援三方面的合作情况,进一步提出多项务实合作建议。
本次会议,哈萨克斯坦紧急情况部、吉尔吉斯斯坦紧急情况部、塔吉克斯坦紧急情况和民防委员会、土库曼斯坦国防部、乌兹别克斯坦紧急情况部负责人将应邀出席,围绕赓续传统友谊、共谋安全发展深入交换意见。与会各方将签署《关于建立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的谅解备忘录》、批准未来行动计划、走访相关的单位和企业。
这次会议选在我国的乌鲁木齐召开,意在体现中方热情友好,发挥新疆区位优势,同时逐步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亚欧黄金通道和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建设。
据了解,这次部长级别的会议期间将开展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处置实训演练,能否介绍一下各国参训队伍的情况,以及实训演练的具体考虑和安排?谢谢!
谢谢您的关注。石油天然气的输送有多种方式,管道运输是主要方式。国际上对油气管道输送的安全问题普遍关注、格外的重视。所以,这一次我们专门安排了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处置实训演练。这是落实“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交流机制的具体举措,为推进中国和中亚五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这个目的是让中国和中亚五国逐步提升油气管道的联合应急处置的能力,为中国—中亚油气管道输送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目前,全国安全生产领域有1000多支专业救援队伍,其中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也就是国家专业队有100多支,涵盖了矿山救援、危化救援、隧道救援、水上救援,以及油气管道救援等重点行业,覆盖各省级行政区域,是国家综合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一次实训演练,中方的队伍就是从国家专业队之中精选的,我们从10支国家油气救援队伍之中,选择了乌鲁木齐队、廊坊队,以及国家管网集团的抢维修队专业骨干来参与。
这次实训演练,大家很关注,由中国和五个中亚国家共同派出100多名专业救援人员共同参加。实训演练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共训共练,为期5天,主要是聚焦油气管道应急抢险处置,围绕风险管控、工艺技法、抢修实操,设置了油气管道应急处置风险分析、原油管道带压封堵、天然气管道全自动焊接、山地段管道抢修处置等10个科目,中外参训人员一同学习交流、共同训练。
第二个阶段,我们安排的是汇报演练,计划于5月31日上午举行,设置了五个科目,分别是: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隧道内管道的应急处置,站内管道堵漏,山地管道抢险布设5个科目,届时会动用天然气回收装置、全自动测量下料、全自动焊接、等离子火焰切割机等一批先进救援装备。汇报演练之后,我们还将邀请参加部长级别的会议的代表一起参观我国油气管道救援的部分先进适用装备。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亚欧黄金通道,在深化我国同中亚国家应急管理合作方面,新疆有哪些具体的考虑和安排?
谢谢您的提问。全方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应急管理合作机制的共同愿景。今年4月-5月,我们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了首期中亚五国安全风险防范交流培训和中亚五国油气管道应急处置共训共练及演练专题培训,既作为中国—中亚应急管理部长级别的会议的重要务实合作成果,也有效扩大了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对外影响力。新疆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着力在以下方面开展合作。
一是加强自然灾害共防共治体制机制合作。推动与中亚国家地方应急管理部门间法律和法规、标准、政策等方面的交流机制建设,探索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
二是加强跨境应急救流合作。与四周的国家地区深化救灾经验和技术交流,探索建立油气管道安全监管、应急处置、应急救援机制,建立跨境应急救援协作机制,强化共训共练等活动。
三是加强边境森林草原火灾联防联控合作。在国家层面建立中国哈萨克斯坦森林草原防灭火协调机制的基础上,推动与哈边境地区建立森林草原火灾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在边境森林草原防灭火预警监测、火情信息共享通报、协同处置等方面合作,切实提升共防共处边境森林草原火灾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加强地震及地质灾害防治合作。加强与中亚国家地方探讨建立边境强震、大震的应对处置协调机制,建立以技术输出、数据共享、人员交流、项目合作等全方位的防震减灾合作新机制,适时举办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助力各方提升抗震救灾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秉持习主席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本次部长级别的会议形成的各项共识,以“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为平台,不断的提高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请问,天山地震带是中亚地区的一个主要地震带,也是中国地震活动较强的地区之一,那想请问六国在地震合作方面有哪些比较好的经验?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境外起点,也是全球地震活跃的地区之一。我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是板块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天山地震构造带横贯其中,是主要地震危险区,也是国际社会研究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内陆地震灾害等前沿问题的关键地区。中国地震局历来重视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新疆尔自治区地震局为主要窗口,汇聚系统力量,通过建机制、强项目、搭平台、促交流慢慢地增加与中亚国家的地震科学技术合作,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宣传推广防震减灾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提高区域地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主要合作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打造对话机制促合作。中国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地震科技主管部门签署了合作协议,多个局属单位还与中亚国家地震研究机构签署了项目合作、资料交换、人才教育培训协议,建立了多层级交流互访和破坏性地震联合应对与考察机制。自2019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先后加入由中国地震局发起建立的“一带一路”地震减灾合作机制。通过稳定的对话合作机制,我们与中亚国家加强了沟通和相互了解,为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搭建了桥梁。
二是推动项目落地强合作。项目是合作的基石。我们在国家和新疆尔自治区多个科技计划和建设项目的支持下,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落实落地,科研合作项目累计达到100余项。近年来,我们与中亚国家陆续开展了中亚天山区域GPS联合观测、地震地磁监测台网建设、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示范应用、一体化地震动模型与区划示范研究、新疆—中亚陆内俯冲带大震震源识别与危险性分析等多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这些项目为我国新疆和中亚国家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础信息和科技支撑,对保障我国西部战略通道安全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优合作。自1992年始,已连续举办11届的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已成为中国―中亚地震科学技术合作的一张闪亮名片。来自中国、中亚地区、俄罗斯等国超过1500名科研人员围绕天山地震和灾害风险防范问题展开研讨,极大促进了区域地震科学研究的发展。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国家面向中亚地震科学技术合作的另外一个优质平台。我们邀请中亚国家地震机构的专家作为野外站流动岗成员,推动合作走深走实。依托该平台,与中亚国家开展天山强震形势研判、数据共享和科研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巴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和区内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四是密切人员交往助合作。中国地震局积极搭建与中亚各国人员交流互访的桥梁,以技术培养和训练、学术交流、人才引进为载体,大力推进与中亚各国地震科学技术人才交流。我们多次举办面向中亚国家的防震减灾技术与管理培训,参训人员超过100人。2022年新疆地震局获评自治区引智基地,中国地震局乌鲁木齐中亚地震研究所充分的发挥“桥头堡”作用,借助柔性引才政策,聘请了中亚国家8名资深专家为特聘教授,为推进与中亚国家高层次人才合作、联合开展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谢谢!
我们知道,过去一年在中国举办了多场面向中亚国家的应急管理务实合作活动,能否介绍一下详细情况?另外,中方还将实施哪些项目?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如您所说,过去一年,我们在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框架下举办了多场活动。一是2023年10月的应急管理高级别智库论坛。中亚国家紧急救灾部门政府代表、学者专家齐聚北京,围绕自然灾害防治热点难点广泛交换意见,交流既关注战略对接和顶层设计,又注重推进基层减灾能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应急文化沟通交流,为促进中国中亚灾害治理合作建言献策。二是2023年11月的安全生产能力提升研讨会。六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构、地质资源部门、科研院所、矿山和科技装备企业代表相会郑州,围绕矿山安全法律和法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灾害事故防治技术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这是中国同中亚国家首次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务实合作。活动期间我们安排中亚各国朋友赴当地公司进行参观走访,我国企业完备的制度规范、先进的技术方法、系统的人员培训、良好的安全文化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三是2024年4月的安全风险防范交流活动。来自中亚五国紧急状况、安全生产监管、地矿、消防等单位的39名代表与中国同事在乌鲁木齐朝夕相处一周。大家系统全面交流在安全生产和消防救援方面的体制机制、法律体系和经验做法,共赴演练场和地下模拟矿,直面真火和事故。七天里六国兄弟同吃同住同行,结下深厚友谊。四是当前正在乌鲁木齐进行的油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我们聚焦跨境油气管道安全,模拟典型事故场景,实施联合救援演练。
将来,中方还计划同中亚伙伴一道,实施洪涝灾害防治和地震救援“守望计划”,研究制定重大灾害互助预案;探讨建立边境地区突发事件信息交换机制和边境地区森林草原防灭火联防联控机制,更好保护边境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华开展高级指挥人员、安监执法人员、消防救援人员培训,助力各国全方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协助有关国家试点建设多灾种监测预警网络,提高科技防灾减灾能力。上述项目均已列入中方去年宣布的“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14项合作举措。这14项举措涉及技能提升、救援实战、科普宣传和交流互鉴,旨在通过“小而美、惠民生、见效快”的务实项目,助力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为各国和全球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地震领域已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合作,请问对于下一步深化合作,还有哪些重点安排?
谢谢您的提问。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两场重大外交活动成功在华举行。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翻开了崭新篇章,地区合作呈现勃勃生机。中国地震局将积极落实西安峰会和“一带一路”峰会元首共识,同中亚各国一道,把握历史机遇,加强国际合作,为携手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更美好的未来保驾护航。
一是推动构建区域地震减灾联动机制。我们将以“一带一路地震科学考察联盟”为基础,与中亚国家共同探索建立协调、联动、高效的天山地震科学考察机制,促进地震信息、减灾决策和科技资源的共享融合,提高区域跨境灾害协同防控和应对能力。
二是提升区域地震科学技术合作层次。我们愿同中亚国家一道,扩大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范围,打造区域地震科学盛会。依托研讨会和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平台,凝练科学问题,继续开展科技项目合作。
三是强化区域地震减灾能力建设。我们将充分的利用资源,继续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研讨和访学活动,扩大对中亚国家人员技术培养和训练和互访规模,培养创新人才。今年6月,我们将在北京举办“中北亚地区地震地质、断层形变及防震减灾技术培养和训练班”,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共20名科研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我们也将组织青年科学家积极参加今年9月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举办的中亚—天山青年地球科学家论坛,促进科学技术人员交流。
期待与中亚国家进一步深化地震科学技术合作,为区域地震减灾工作贡献力量。谢谢!
请问除了中亚地区外,我们还与哪些区域开展了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谢谢您的提问。应急管理外事工作,同时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区域交流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成功搭建“一带一路”合作主平台。2023年“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正式建立,31个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和国际组织加入该机制,成为创始成员或合作伙伴,共同发布4类14项合作举措,为建强合作主平台提供了务实抓手。目前各项举措正在稳步推进实施,例如“一带一路”应急管理千人培训计划中,“一带一路”国家校园安全与儿童伤害应急救护研修班、中非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研修班、孟加拉国应急救援研修班培训等已经陆续开展。例如,我们前往柬埔寨和老挝开展联合调研,在柬埔寨暹粒市和老挝万象市举办基层应急能力培训活动。正在筹备的“一带一路”应急管理青年交流项目,准备邀请机制成员和重点区域或国家应急管理青年约40人来华,开展学术讲座、专题研讨、当地考验查证与体验等活动。
二是加强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建立了中国—东盟灾害管理部长级别的会议机制,共同编制了《东盟灾害韧性展望》等灾害管理指导文件,推动中国—东盟应急管理合作基地建设,举行中国—东盟友好城市应急管理“手拉手”活动,实施2023东盟灾害管理能力提升项目。建立了中国—拉共体灾害管理合作机制,举行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灾害风险治理研讨会,交流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等方面经验做法。此外,我们还推动建立中国—太平洋岛国灾害管理合作机制,在广东江门启用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成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范例。我们还推动建立澜湄灾害管理合作机制,在政策规划、法律标准、监测预警、备灾抗灾和恢复重建等领域深入合作。
三是聚焦周边,深化重点国家双边合作。推动与蒙古、缅甸、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建立边境地区森林草原火灾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提高防灭火能力,提升边境防火联合响应行动效率,维护边境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安全。深化与四周的国家在洪涝、地震等重特大灾害应急救援方面务实合作,健全完善国内救援队伍参与四周的国家救援行动应急响应制度机制,提升快速反应和有序救援能力。落实中俄应急管理部门联合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下一步,我部将以“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为主平台,通过构建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深化周边重点国家双边合作,促进共建国家双边和三方、多方合作,与国际和区域现有合作机制互为补充,协同增效,共同为地区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原标题:《实录 应急管理部就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建设情况举行发布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